相关资讯与文献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蓝图》 2017-2018调查数据库研究计划征求公告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蓝图》
2017-2018调查数据库研究计划征求公告

1. 缘起

为了确实有效地推动华文独中教育改革,确保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持续发展,董总特别设立“华文独中教育蓝图”专案小组(简称专案小组),以集结专家学者和华教办学者,全面检讨2005年发布的《华文独中教育改革纲领》,扎扎实实地针对全国华文独中的现况进行普查,全面搜集华文独中董事、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校友及关心华文教育人士的宝贵意见,并在这基础上拟定《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简称蓝图),以描绘华文独中未来10年的发展方向与愿景。董总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来完成蓝图,即在2016年完成华文独中普查工作,2017年拟出初步报告及展开全国咨询,并于2018年完成最终版本。

作为董总年度华文独中调查(学生数据、教师资料、电脑资料、三机构通讯资料)之跟进,“马来西亚华文独中教育蓝图全国独中调查计划”调查问卷(2016),将依据调查对象制定,分为五大层面:学校(硬体与数据)、学校管理层、教师、学生与家长,以期全面地掌握、了解目前独立中学的办学状况。除硬体设备,董事与家长、教职员、学生乃学校组成之核心元素、重要之群体,他们的声音实须获得考虑与重视,并将纳入蓝图之中。此调查所搜集的数据将组成一个丰富的数据库,提供前所未有的机会让研究人员进一步以数据科学化分析独中教育的相关议题,以作为提升独中办学工作与教育素质的参考,同时藉此培育华文独中教师的科研能力以及建立独中教育科研社群。

 

2. 目标

(一)推动独中教育研究,培育独中与华社教育研究人员。
(二)建立独中教育科研社群,研究独中教育相关议题。
(三)充分运用数据库,持续支持与改进独中教育。

 

3. 具体成果

(一)培养约10位具有使用数据库,进行量化研究分析能力的人员。
(二)初步组织独中科研社群,奠定未来扩大独中教研队伍的基础。
(三)举办一次“数据库”研究成果内部发表会,充分发挥“数据库”的功能。
(四)刊登约10篇有关独中教育的论述于学术刊物或报章,达到宣导独中教育、提高独中教育专业形象的效果。
(五)提交约10篇独中教育研究报告,丰富独中教育研究文献。

 

4. 负责单位

董总华文独中教育蓝图项目小组。

 

5. 研究社群运作模式

为了充分善用“数据库”来增强各界人士对当前独中教育现象与发展的认识,专案小组将成立一个涵盖专家学者、研究生及独中教育工作者的研究社群。此研究社群将由董总项目研究员张喜崇博士、董总资料与档案局副研究员江伟俊以及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校区助理教授苏源恭博士担任主持人,协同推动。此专案的研究主题聚焦在“学校管理”、“课程与教学”及“校长与教师”,公开征求创新且具有实务意义的研究计划。研究计划必须以量化数据分析方法为主,并使用“数据库”来分析独中学校管理或教师之相关研究议题。相关的独中教育蓝图问卷包括“学校问卷”、“学校管理层问卷”、“校长问卷”、 “教师问卷”及“课程设置调查” (请登入蓝图网站以获取相关问卷http://dzblueprint.dongzong.my/index.php/information/36-plan ,“学生与家长问卷”的资料暂不纳入此研究计划内)。
此研究专案预计录取八至十个研究计划书。对于成功被录取的研究计划,将获得研究经费资助马币一千零吉,并受邀到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参与“数据库”数据分析工作坊(2017年5月)及“数据库”研究成果内部发表会(2018年5月)。所有往返加影的国内交通、工作坊与成果发表会期间的膳宿将全数由专案小组资助。唯,相关研究成果董总将拥有刊登和摘用的权利。
为促进交流及提升研究成效,此研究专案也将邀请国内外资深教育研究人员担任“导师”,以提供适当指导协助各受奖研究员顺利完成研究计划。获得录取的研究员也将依据其研究计划的范围来进行小组分组,促进研究社群成员之间的互相学习与交流。

 

6. 征求研究计划重点

“数据库”研究社群(2017-2018年)公开征求的研究计划包括(但不限制于)以下主题:

(一)学校管理(如:学校行政与决策系统、教师待遇与教师评鉴)
(二)课程(如:高初中课程、校本课程、技职教育)
(三)校长(如:校长工作、校长专业发展)
(四)教师(如:教师教学工作与教学情况、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课程与教学观)

本研究社群特别鼓励并将优先考虑下述的研究计划:

(一)探讨教师调查数据为主,并结合其他学校层面调查数据为辅,如:“学校管理组织形态与教师教学工作的关系”、“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师之课程教学观”及“校长与教师专业发展”等研究议题。
(二)分析所有回收的教师有效样本或所有回收的学校有效样本。
(三)本研究社群不鼓励仅研究特定地区学校的研究计划,亦不开放单一学校的资料。
(四)分析并比较数据库与其他国内外教育数据库,如“教学与学习国际调查”(TALIS)、“国际数学与科学教育成就调查”(TIMSS)等。

 

7. 研究人员的资格与条件

研究人员必须符合以下其中一个资格:

(一)独中在职教职员(全职,不限国籍);或
(二)现任职于我国文教机构或就读于国内外硕博班,并具有马来西亚国籍;或
(三)曾任职独中或华教机构三年以上,并具有马来西亚国籍。

每项研究计划可由一人单独或两人共同提出,但不可超过两人。研究员(至少一位)必须到加影董教总教育中心参与“数据库”数据分析工作坊(2017年5月)及“数据库”研究成果发表会(2018年5月)。具有量化数据分析或大型数据库研究经验者将优先录取。

 

8. 研究计划书的内容

研究计划书内容应至少包含:

(一)研究计划摘要(约150至200字)
(二)研究计划全文(不超过2,000字),含:

  1. 研究动机/背景、文献分析、研究问题/假设;
  2. 研究样本、研究数据、分析方法;
  3. 研究贡献与实务启示。

(三)参考文献
(四)所使用的独中教育蓝图调查题项列表(请参考独中教育蓝图各问卷)
(五)非强制但鼓励附上:理论架构图或研究模型(1页)
(六)个人简介:叙述研究计划主持人的研究经验,包括(如有)研究所训练的背景、独中教育研究的经历、近五年著作列表、量化数据分析的能力等。

 

9. 研究计划审查

所有研究计划书将由专案主持人与蓝图专案小组召集人审查及核准。

 

10. 研究报告与成果发表

受奖的研究计划必须在2018年5月前完成:

(一)学术论文稿一篇(约6,000至12,000字);
(二)简要介绍研究发现的短文一篇(约800至1,000字)。

本研究网络鼓励研究计划主持人将完成的学术论文投稿至国内外学术刊物,包括《马来西亚教育评论》等等。短文则受鼓励投稿到国内各大中文报章。

 

11. 进程表

以下为2017-2018年“数据库”专案的进程表:

日期 活动/事项
2016年11月10日 发布有关计划,发函到各个独中。
2016年12月31日 第一轮申请截止日期(注1)
2017年2月15日 最后申请截止日期
2017年3月15日 申请结果公布
2017年5月29-31日 “数据库”数据分析工作坊
2017年8月31日 缴交初步研究成果(含描述统计及“正式”资料分析计划)
2017年12月31日 缴交学术论文稿全文初稿(汇款马币五佰零吉)
2018年1-2月 导师与小组成员审阅
2018年3-4月 学术论文稿全文初稿修订
2018年5月1日 缴交学术论文稿全文修订稿
2018年6月初 “数据库”研究成果内部发表会(汇款马币五佰零吉)

注1:在第一轮申请截止日期(2016年12月31日)前提交研究计画之申请者,将在15天内收到回馈意见,并可修订研究计画后再提交,以提高录取的机会。

 

12. 联络信息

董总资料与档案局副研究员江伟俊(电话:03-87362337(ext:240);电邮:[email protected]

《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蓝图》
“资料库”研究计划主持人

苏源恭博士

苏源恭博士

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校区助理教授

苏源恭现任美国德州大学圣安东尼奥校区教育系助理教授,曾任吉兰丹中华独中副校长兼教务主任及董总学生事务局主任。苏教授于2000年获马来西亚工艺大学土木工程系学士学位。随后于2008年获台湾国立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以及于2016年获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颁授教育博士学位。苏教授的研究专长在于教育政策与方案评鉴、教育社会学及教育量化研究方法(含大型数据库分析、因果推论)等研究领域。近年来,苏教授的研究成果已陆续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并获得各界奖项,包括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杰出博士生奖励金及美国教育研究协会博士论文奖励金等。

张喜崇博士

张喜崇博士

董总项目研究员

张喜崇现为多所学院的兼职讲师,主要教导教育、心理学和法律相关科目。同时也驻扎在巴生兴华中学负责教育研究的工作,协助培训教师科研和教学的能力。张博士也在董总推动的《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蓝图》专案小组中负责课程发展的撰写工作。曾经担任过中学教师、辅导老师、生活导师,在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出任课程局行政主任,负责课程发展,教材编辑与推动教育改革的计划性工作。张博士早年毕业于马大法律系,过后在博特拉大学完成了教育心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张博士的研究专长在于教育心理学于课堂上的运用、教学研究、行动研究、课堂研究等。

江伟俊先生

江伟俊先生

董总资料与档案局副研究员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历史系硕士,现为董总资料与档案局副研究员,也是《马来西亚华文独立中学教育蓝图》专案小组调查股股长,主要负责教育蓝图问卷调查与数据的整理分析。长期关注马来西亚民主与人权进程,并热衷于教育政策研究、族群关系、语言权利与社会凝聚力等课题。